读书月投稿-《把自己当回事》
作者:Celia
读《把自己当回事》:学会与自己对话,好好爱自己
近期读了杨天真的《把自己当回事》,感触颇深。以前对杨天真的印象,是那个在娱乐圈风生水起的经纪人,自带强大气场,似乎永远雷厉风行,在复杂的娱乐圈游刃有余。当我翻开这本书,才发现她展现出的真诚与坦率,远超想象,这本书更像是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来在生活与职场中的感悟和经验分享给读者。
刚开始看到《把自己当回事儿》这个书名时,我心里还犯嘀咕,觉得这或许是成功人士的 “自夸之词”。可翻开书后,彻底被打脸,合上书本时,满脑子都是 “原来人生还能这样活” 的感慨。
书中杨天真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真诚是沟通的核心,没有之一。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过往的许多沟通场景,很多时候,为了避免尴尬、冲突,或者单纯想要“留有余地”,我会选择委婉、隐瞒甚至撒谎。但杨天真说:“真诚很痛,但撒谎会痛很久。”就拿工作中的一次经历来说,团队讨论项目方案时,我对同事提出的部分内容不太认同,可当时想着别破坏氛围,就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看法。方案执行后,那些被我忽视的问题逐渐暴露,导致项目进度受阻。如果当时我能秉持真诚,直言自己的担忧,或许就能避免后续这些麻烦。原来,真诚不是简单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上,勇敢地表达真实想法,这才是高效沟通、解决问题的关键。
书中很触动我的,是关于真诚的论述。那句 “真诚很痛,但撒谎会痛很久”,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剖析出我在社交中的诸多陋习。想起之前朋友新买了一条裙子,满心欢喜地问我好不好看。其实我觉得版型显胖,但怕伤了她的心,就随口敷衍 “还不错”。结果她穿着这条裙子去约会,气氛却有些尴尬。后来她从别人那里得知了真相,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一度变得很僵。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能真诚又委婉地给出建议,或许就能帮她避免尴尬。杨天真说得没错,真诚绝不是口无遮拦,而是带着温度的实话实说。就像她在书中分享的,面对合作方的质疑,先肯定对方的担忧,再坦诚地阐述自己的计划,用真诚打破彼此间的信任壁垒,这种沟通智慧值得反复学习。
关于情绪管理,杨天真也有独特的见解。她提到不要把情绪当武器,情绪不是用来操控他人、达到目的的工具。这让我想起自己有时候会因为工作压力大,把负面情绪带回家,对家人发脾气,还以为家人会理解,实则伤害了他们。在工作中,情绪不稳定也会影响团队协作,降低工作效率。和情绪稳定的人共事,大家可以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与情绪不稳定的人合作,往往要先处理情绪,再做事,对双方都是一种消耗。所以,学会管理情绪,不让情绪左右自己的行为和沟通,是我要努力修炼的功课。
当然! 书里 “问题前置” 的思维方式,更是治好了我的拖延症。以往遇到问题,总抱着 “船到桥头自然直” 的心态,结果往往被问题追着跑。现在,我学会提前预判。比如准备工作述职时,我会预想老板可能提出的刁钻问题,准备好详实的数据和案例作为支撑,汇报时也更有底气,这种掌控感让人充满信心。
书中还提到,真正重要的沟通是自我沟通,如果一个人无法说服自己,也就无法说服别人。每天睡前复盘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是了解自己、与自己达成和解的好方法。我尝试了这个方法,发现以前很多看似是和别人沟通出现的问题,根源其实在于我没有尊重自己的需求。比如,我常常为了迎合别人的想法,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导致自己不开心,还影响了沟通效果。从现在起,我要学会尊重自己的需求,在不委屈自己的前提下,与他人真诚沟通。
令我感动的是,杨天真反复强调 “把自己当回事儿” 并非自私,而是对自己负责。我们常常习惯在各种关系里做 “奉献型人格”,为了维持表面的和谐而委屈自己。但 “你连自己都不重视,凭什么要求别人重视你” 这句话,彻底点醒了我。如今,我开始学会拒绝无效社交,不再为了迎合他人而勉强自己参加不喜欢的聚会,而是把时间留给真正能滋养自己的事情。
《把自己当回事儿》就像一本随身携带的人生指南,从职场生存到人际交往,从自我成长到情绪管理,杨天真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的经验。这本书既有一针见血的犀利,也有温暖人心的柔软,真心推荐给每一个在人生路上探索的人。